运河拾遗裁剪缤纷世界只为一腔热爱海报

青少年冬季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al/190104/6767893.html
01:00

编者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千百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历久弥新,传承至今。在济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运河之水如悠悠岁月般安静地流淌,光阴中沉淀下的文化与技艺薪火相传。传说、戏曲、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绽放,匠心与技艺代代坚守传承。每一例“非遗”都是散落在市井民间的璀璨明珠,每一个传承人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今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运河拾遗”系列报道,对济宁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讲好非遗故事,让非遗“活”得更加精彩。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史欣欣荣斌在济宁,除了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还有众多生活中沉淀下的文化艺术,剪纸就是其中之一。它承载着济宁地方民俗文化,逢年过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窗户上粘贴着一个个惟妙惟肖的传奇人物、吉祥符号,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张跃广作为济宁剪纸艺术的代表人之一,自小深受家庭影响,凭借着自己对剪纸艺术的那份挚爱,用一把剪刀裁剪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拿起剪刀五十余载只为一腔热爱张跃广六七岁时便拿起剪刀跟随家人学习剪纸,至今已经五十余年。凭借着一腔热爱及不悔坚持,他先后获得“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十大民间手工艺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回忆起自己对剪纸的喜好,张跃广的嘴角不禁露出了一股笑意,“参加工作时,我就在工作闲暇之余,找一些与剪纸有关的书籍,学习上面的剪纸方法,直到年之后,才有更多时间用于剪纸。”正是剪纸的兴趣让他对剪纸不停钻研,不断练习刀工,先后设计制作了毛泽东头像、松鹤长青、中国梦、爱我中华、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山东省23届省运会等多幅作品。“我之前从新疆学习回来,创作了‘幸福英吉沙’一系列作品,在作品中融入了时代的新元素。”为了完善自己的作品,增强剪纸技艺,张跃广经历过福建、浙江、河北、新疆等地的学习。“一开始去的时候,担心人家不传授技术,我就说自己是参观的,后来才知道,人家根本就不避讳刀法、技法的外授,剪纸的人都热情得很!”山西剪纸的粗犷、福建剪纸的细腻,各地剪纸艺术的特点都对张跃广自己风格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剪刀与宣纸的碰撞讲述生活美好愿景“一幅剪纸,一个故事。”这是张跃广不时强调地一句话,一张普普通通的宣纸在他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新生命。每一幅作品背后都蕴含着无数的心血,从构思到裁剪,都与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