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善法匠人妙手出新裁变废为宝焕新生

白癜风好治么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07.html

通讯员翁盈昌

日前,笔者走进沈家门渔港南岸的鲁家峙岛渔叟工作室,看到墙壁四周挂满了易拉罐拼贴画,有《锦鲤图》《龙凤呈祥图》《猛虎下山图》,还有一幅《渔民出海图》,每一样都立体感十足。谢善法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爱好缘于一次偶然

今年73岁的谢善法17岁下海捕鱼,一开始在木帆船上当伙浆囝,后来在机帆船上做伙计,与风雨博斗了30多个春秋,对大海充满了敬畏。

结束海上渔民生活后,谢善法开始在家享清福。一次偶然的机会,谢善法发现女婿家里有不少装啤酒的易拉罐,他觉得这亮晶晶、滑溜溜的东西扔了怪可惜的,思考着能派上什么用场?谢善法寻思着:人家能用布片、贝壳等材料作画,自己为啥不尝试用易拉罐来作画呢?

说干就干,谢善法先把易拉罐洗干净,小心地剪开、晾干,然后用木锤敲平。做点什么东西呢?他心想,还是做船吧。因为他对渔船太熟悉了。本以为这是熟门熟路的活,可一做才知道,这铝皮毕竟不像布条那样好剪。忙了一上午,好不容易把船体和船帆都剪好并粘在一起,可左看右看觉得别扭。

第二天一大早,谢善法在散步时,从树叶中找到灵感,有了立体“画”船的好办法。他立即拿起镊子,将船帆的四周稍稍卷了一下,再用小木锤将船帆向后翻,又用刻刀在帆上划了几道痕,来显示捆绑用的绳子,这样不但美观逼真,而且立体感也强了。经重新剪帖,谢善法的处女作《渔船》诞生了。

此后,谢善法一发不可收拾,废寝忘食地搞起创作。螃蟹、对虾、瓜果、蔬菜、人物,凡是能想到的图案,经他细细雕琢,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工艺渔民画。多年来,谢善法已经累计制作了多幅作品,用了近10万个易拉罐。

创新是永恒主题

“墙上挂的所有作品都是银白色,这好比黑白照片,要是变成彩色有多好呀!”谢善法又开始尝试用易拉罐外壳颜色作小块搭配,这一招果然奏效,不但画面多了几种色彩,而且利用铝的反光作用,让作品呈现出一种画笔所无法展现的效果。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随着时间推移,谢善法深感自己“墨水”不足。不但画面构图布局单调,而且想不出一个具有诗意的主题。为了提高文化素质,谢善法于年走进普陀老年大学书法班和国画班,专心致志学起了绘画和书法,从一笔一划、一撇一捺开始认真学习绘画基础知识,且一学就是好几年。他风趣地说:“60岁学跌打,学比不学强。”

有创新思想的谢善法,如今不但用易拉罐剪贴画,还用石头、木头作画。“非遗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创新永远是非遗不竭的动力。”谢善法深有体会地说。

每一种非遗手艺的背后,都是人们与生活环境相融共处中,凝结出的审美与智慧。去年6月,谢善法创作的铝雕画作品《满载而归》,荣获第十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木雕作品《和谐》,荣获第十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今年5月,其木雕作品《一家亲》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