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分享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年黄石市名著阅读教学研训活动带给我的思考文/程峥
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真正的美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的启迪中领悟生活的真谛,从中完善自己的人格,陶冶自己的情操。而语文这门课程,便承载着太多这种让人舒适的美丽。
人间四月,落英缤纷,芳菲动人。倏忽间,由黄石市教科院在中国教研网组织的关于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网络研训已经开展了三个月时间。抱着学习和珍惜的态度,在这种足不出户的特殊时期,有此机会和全市老师一起在云平台品尝精品盛宴,心情自然是欣喜的。然而回想着近两年来关于名著阅读的教学探索经历,几乎乏善可陈,又心生惶恐和愧疚。
记得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这样倡导过:语文教学“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他还明确表示:“要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力图‘教读’、‘自读’,加上‘课外阅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端,想在教材中起到纠偏的作用。”这表明,教材编者希望在教材层面把课外阅读提升到和课内阅读同等重要的地位。那么,语文教师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落实名著导读呢?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培训之初,我带着这样的疑问留意和归纳每一堂示范课能给我的启发。
比如黄石八中李海霞老师的《红星照耀中国》,听了这堂课之后,我就立马找书来看。他这堂课主要围绕“读题目猜其内容”,“读序言观其大略”,“读目录抓其精要”,“读正文探其究竟”四法来落实。这四读法真的很适合这类名著阅读的学习。学生被分成小组,各领任务,分工明确。其中学生的展示占了主要部分,有口才有比对,并且分析起来头头是道。而教师最后布置的读书计划更是特色: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读书任务很明确。
值得一提的是,中学生可能对涉及政治历史方面的书不是很懂,如何引导他们明白艰难岁月里的乐观革命精神,领悟领袖的风范品格,体会革命先辈在战争年代做出的牺牲和顽强的斗志。这是这本名著教学的难点。李老师这堂课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再如黄石十四中的陈泽林老师执教的《骆驼祥子阅读方法指导》,整体来说干净利落,可操作,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他所采用的圈点勾画读书法,孩子们如果真正学会了,不光是对课内必考名著提供了有效指导,而且用到其他任何时候的读书场合都是大有裨益的。课上教师先简要解释读书法,进而选取文本进行示范深读,学生分组针对所提供的选段运用圈点勾画法自己学习,讨论,展示。在具体教学手段上运用了视频、图片、分组、归纳、演示,情景表演等,多种多样。最后老师还很精准地补充了圈点批注可以多种角度进行,比如从修辞,字句,手法,情感,主旨等方面。可谓锦上添花。这样大家运用同一种切实的方法对自己喜欢的语段进行分析赏析,相信学生们人人有事做,人人找到了方向,自然人人有兴趣,人人有话说。
四十五分钟是有限的,一本书容量也大读完不现实更何况基本要精读。但这堂课留下了继续读书的动力,读书的妙招。老师以点带面,剩下的就交给学生自己去灵活探究,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松绑”。
还有黄石十六中刘珊老师的《朝花夕拾》名著阅读课,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民俗一向不是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