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版面截图头蒙青花布,身披深蓝短衣,搭配百褶长裙,脚踩一双翘头绣花鞋,这是布依族女子较为常见的穿着。布依族服饰几乎都是由布依妇女自纺、自织、自染、自绣的布料缝制而成。当地妇女祖祖辈辈从母亲那里习得这一饱含浓浓母爱的制衣技能。年,布依族服饰被贵州省申报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吸引年轻人的目光,现代布依族服饰还吸收了更多时尚元素,使其紧跟现代潮流。王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布依族服饰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年3月,出生在贵州省兴义市万屯镇新桥村坡落组一个布依族家庭。年,她从北京服装设计学院以中级服装设计师资格毕业。当时许多心怀梦想的同学都奔向大城市追逐美好前程,王菁却毅然选择回到贵州,留在家乡发展民族服饰。去年年末,临近春节期间,王菁的民族服饰生产车间涌入大量订单。“大部分订单是当地人预定的,尤其是年轻男女,想在婚礼上穿着布依族服饰完成庄重的仪式。”同是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菁说道,“有的是游客买去体验用,他们喜欢穿当地民族服饰沉浸式体验布依文化。”走进公司的秀坊里,各色各式民族服饰融映入眼帘。“我主要是制作和经营贵州民族服饰,布依族服饰最多。”王菁介绍,“一方面,希望更多人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另一方面,我也想尽力传承这些百年工艺。”王菁注重在传统服饰工艺中注入现代美学,同时又保留一些重要的民族符号。“我们主要升级了传统服装的设计和剪裁。”她提到。例如,王菁改变袖子和腰部的设计,突出女性身材曲线。她还在裙子腰带上做提花刺绣,使衣服看起来更精致。此外,王菁还大胆尝试更多撞色搭配,新颖的服饰风格果然吸引了更多女性选购。这些创新变化让她制作的服装悄然热销,但她也不忘保留传统布依服饰图案元素和主色。布依族人热爱生态,保护环境,他们对自然的崇敬都体现在了衣服上。“一般来说,花、鸟、鱼、虫是布依族服装上最主要的图案,”王菁说,“这些设计都源于生活,经过艺术加工,才逐渐变化成我们看到的模样。”服装风格因地理环境而变化。王菁解释说:“例如,鱼和虾等水生动物更多出现在南盘江附近的刺绣作品中,而其他地区则以花、草、竹子和香蕉叶的图案为主。”作为土生土长的布依族姑娘,王菁从小穿着奶奶和妈妈缝制的衣服长大。“小时候,每当长辈们聚在一起做衣服时,王菁就会搬着小板凳坐在一旁观看。五颜六色的针线在长辈手中游走,各式各样的图案在她们的指尖诞生,栩栩如生。”她回忆道。当时,年仅10岁的王菁开始学着怎么穿针引线,憧憬着长大后拥有一双巧手,绣出漂亮的衣服。慢慢地,从纺纱、织布、蜡染、扎染、挑花,到裁剪和刺绣,王菁开始各个击破这数十道工序。其中蜡染和扎染是最常见的两项技艺。布依族妇女以铜片制成蜡刀,以蜂蜡为防染剂,制作蜡染时,用蜡刀蘸上蜡汁,在平铺的白布上绘成各种花纹图案,再在将布匹放入靛蓝染缸中浸染。最后染好后的布放入沸水中煮脱蜡质,这样,一块呈现花纹图案的蜡染布就做好了。扎染则是在绘制完花鸟虫鱼等图案后,用棉线穿针打结,缝扎好后就可放入蓝靛缸内染色,染成所需颜色后再用清水反复漂洗、晾干,等花纹逐渐显露,一幅图案色彩对比强烈,明暗过渡自然的扎染布料便成形。布料做成后,刺绣技艺便派上用场,一般用于缝制和装饰衣领、袖口、肩膀和裙子等。根据图案和风格的复杂性,完成一套服装需要好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树立起民族服饰的口碑后,王菁更加重视服装的细节处理。同时,她还会特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