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云锦用在我,裁剪妙处非刀尺宾翁写生稿

黄宾虹的游观写生,主要在上海的三十年(集中在65——72岁之间)。所到之处,近者包括黄山、九华、南京、镇江、苏州、杭州、太湖,远者则有两广、四川诸省,如桂林、阳朔、广州、香港,雁荡、天台、青城、峨嵋、乐山,以及长江沿岸的景色。每到一处,都勾画速写,归来后,则画“纪游”之作。

  他走的是一条先临摹古人,后师法造化的路,而所谓师法造化,并不等于西画式的对景写生。

“师造化”的含意比“写生”宽泛。黄宾虹有山水画“得之于壮游”之说。曰:“缣素临摹,有不敌舟车流览者矣。”“舟车流览”指游观,而游观未必都写生。古人说的“行万里路”,强调对造化的“游”与“悟”,往往比写生更具根本性。西画写生一定是对物描绘,中国画写生可以对景描绘,也可以根据记忆描绘。黄宾虹的“纪游”山水,都是追忆之作,有时也称为“写生”。他40年代忆写20年代的游历印象,也称之为“纪游”,而那与对景写生没多大关系。

  写生也是有“道”的。黄宾虹的“写生之道”是什么?他说:“江山如画。言如画者,正是江山横截交错,疏密虚实,尚有不如图画之处,芜杂繁琐,必待人工之剪裁。”这里说的“人工之剪裁”,与西画写生中的剪裁有很大不同。西画写生以“模拟对象”为基本要求,所谓“剪裁”并不妨碍它的写实目标,传统中国画写生的剪裁可以不看对象,可以打乱对象,可以不求形似。

  黄宾虹说:“至若写生,但求形似,毕竭工力,而我之精神性灵皆凝滞于物,直与髹工何异?”这“我之精神性灵”发挥的问题,才是中国画写生所追求的。想不“凝滞于物”,该怎么办?他说:“盖习国画与习洋画不同,洋画初学,由用镜摄影实物入门;中国画则以神似为重,形似为轻,须以自然笔出之。故必明各家笔皴法,乃可写生。次则写生之道,不外法、理。法为法则,理为物理,各有运用之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9.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