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订单
之前,我一直是一名服装设计师。这一年,对我而言,发生了两件大事,农历小年那一天,二宝女儿出生了,我也凑成了人生的一个“好“字。这一年,北京服装行业大洗牌,在环保治理的大潮下,聚集在南城的服装生产企业多数都迁出北京,而围绕服装生产的上下游产业也都受到很大波及。我服装设计工作室的样衣工和版师也都辞职离开了北京。
二宝出生后,有一段时间一直是保姆独自在家带着,白天我和老婆都出去上班,老大上幼儿园,保姆自己在家带孩子,家里也安装了几个监控摄像头,但无论如何还是无比牵挂。再加上工作室面临工人短缺、客户不稳定的情况,我开始考虑,该如何转型,做一件能够兼顾照顾孩子、又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事儿?
年国庆节前后,我下定决心,做手工皮艺。老婆给我买了全套的台湾的《皮革工艺》,在各种网站上下载了很多视频资料和电子书。我觉得我老婆在资料检索这方面确实功力深厚,几天时间她就对美国日本台湾地区的在皮艺制作上的基本特点和主要人物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了。
这些资料我全部浏览了一遍,里面涉及的缝制、定型、雕刻这些手做技法对我不存在任何障碍,二十多年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所锻炼出的职业素养给了我极大帮助。特别是在版型制作上,得益于多年的立体裁剪训练,任何皮包结构,只要我能看明白,就可以复制出一套准确的版型,这使我在包型设计上得心应手、随心所欲。这为我日后探索属于自己的手作风格奠定了良好基础。
最艰难的是基本技法的训练。打斩、缝线、磨边、削薄,双手承受的压力突然加大了。我的双手每天要经历12个以上小时磨练。神奇的是,经过无数次针扎、血泡、愈合、再出血泡、再愈合的过程,现在,双手又恢复了之前的光滑。
年底,一个朋友跟我订购3个托特包,这是我的第一笔订单,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信心。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订单。一直到现在,我完成一个皮包的工作时间基本都要在一周左右。
皮雕“胜利幢”纹样托特包:手绘胜利幢纹样,辅以皮雕工艺。胜利幢为藏族吉祥八宝之一,在世俗中可表示战胜敌对势利,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皮料选用意大利进口牛肩皮。
蒙古编结托特包:运用蒙古编结方法制作包盖。皮料选用意大利进口雾蜡皮。
蒙古编结托特包:包口处皮雕祥云纹样,皮料选用意大利托斯卡纳牛皮。因为客户是用来作为礼品的,为此特意制作了一个刻有名字的心形吊牌。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我生在内蒙,长在内蒙,虽然不是蒙族,但是地域情缘让我有很浓厚的草原情结。我把蒙古人制作帐篷时编牛筋的方法运用到皮包制作中,这一元素至今仍然贯穿我的很多作品。蒙古人的这种编结方法极为牢固,将其转化到皮艺制作中,效果耐人寻味,引人不断抚摸把玩。而经过日常使用的磨砺和把玩、抚摸后,这些编结会稍微柔软,在表面会形成富有历史感和个人属性的独特包浆。
蒙古编结雾蜡皮手机包刚刚制作完成
蒙古编结雾蜡皮手机包使用一年后
这些作品看起来美伦美焕,有些结构看起来极为繁冗,我有个朋友说,这是赤裸裸的炫技。
意大利进口红色托斯卡纳制作的宴会包
从我制作时的内心想法而言,我并不觉得这是难得的技法,这些编结在制作时并没有事先绘制效果图,边做边想,有时要不断返工,皮条该向哪里弯曲、延伸完全取决于当时当地的心境和情绪。
古书《考工记》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我在制作时,并不会想到这个包会有什么样的人喜欢,它完全出自我本人内心对皮艺之美的认同和追求。
手绘五彩骏马皮雕托特包,包口以皮雕宝相花并配饰铜环为扣。
对,就是对美的认同。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来自于多年来的职业素养、审美偏好和生活积累。我认为即使我最近读的一本书,看的一部电影,也会影响到当时作品的最终效果。
奇妙的是,我觉得美好的造型,看过的人,基本是看过的所有人和朋友,他们也都会觉得美好,由衷赞叹。我的这些作品都是仅此一件,有人喜欢它们并愿意保存它们,在我看来,真是难得的缘分。
在二维与三维之间
我从小学过油画,至今热爱画画。我把油画技法与皮雕工艺结合起来。皮雕是一种用旋转刻刀及印花工具在皮革上进行雕刻的装饰技法。皮雕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因为雕刻精美、工艺精湛成为身份和名望的象征。
皮雕前先用高密度海绵蘸水浸湿植鞣革,用铁笔将设计好的图案描绘在皮革表面,然后用旋转刻刀进行刻画边缘处理,再逐步使用压擦器、图案冲花工具进行压制纹理,使用橡胶锤工具及印花工具在图案纹样上敲打出基本轮廓及阴影的这种方式来塑造皮具,通过敲打和压制在皮革表面形成纹样、肌理、深浅、凹凸等浮雕效果。传统的皮雕题材主要为公式化的唐草图案、动物和植物图案。
日本民艺家柳宗悦在他的《工匠自我修养》中把图案与美术进行区别,他说,图案是工艺性的,通过必要的省略而单纯化了,事物的图案化便是事物的要素化。图案是进入了规范的绘画,是绘画的公式,是要素化了的绘画,带有均齐的性质,图案就是均齐之美。
在我的作品中,既有传统的图案或纹样,也有将我本人自由创作的画面通过皮雕工艺来表现的。
这是我早期用托斯卡纳制作的手包,选用传统的“招财”、“进宝”童子年画风格的题材,分别送给两位国外的教授,她们收到后爱不释手。
斜跨/单肩包,包面手绘红蜻蜓并辅以皮雕工艺,红蜻蜓浸润在深浅不一的蓝色色调中,我把蜻蜓的羽翅处理得脉络分明、晶莹剔透,它就像每个人心中都荡漾过的童年和理想,脆弱、美好、难以捉摸。
经过皮雕后,画面不复是二维平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立体效果。我看有人称之为“2.5“维,这是个有趣的说法。维度上的丰富,让手艺人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技艺和才华。
手绘结合皮雕工艺的小托特单肩/斜跨包
《诗经》里有句诗广为流传,“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鱼纹是中国传统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吉祥符号,包口特意制作了一串透明水泡,静中有动生动有趣。有一种浪漫、超越的哲学意境。
在皮雕过程中,画面维度的变化让人着迷,有无数种可能性去表现皮料的质地、挖掘题材的趣味性。我有时会觉得制作过程会赋予它们灵性,塑造其魂魄,就是所谓的“器物有道“。由于题材的不同,我甚至觉得它们与生俱来一些气质或情感。
刘慈欣在《三体》系列中详细描绘了四维空间的广阔无垠,他说那是“方寸之间深不见底”。我在皮雕的二维与三维空间之间,也体会到了广阔无垠的自在。
手艺是什么
手艺是什么?百度上的解释最为直白,用手工从事的技艺。庄子的庖丁解牛将解牛的过程誉为“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体现出古人对技艺之道的理解,就是清代魏源说的“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我理解,这就是手艺的最大特质,即“由技入道”。它结合了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既不是单纯技术范畴的技巧,也不是纯粹的脱离生活实际的审美。它是理性与感性相融合的实践智慧。
多年来,我对自己身上最满意的部位就是我的双手。在这两只手的职业生涯中,他们最痛苦和最快乐的时光都是我成为手艺人的这段时间。皮革手缝技法多样,任何一个新手,都要经历无数次的皮肤开裂、扎伤和愈合过程。大约半年后,手部受伤的情况大幅减少了,双手获得了更大程度上的自由。
对美的认可,对生活之美的追求,既多种多样,又殊途同归,我在手作的过程中竟然经常会产生一些哲学思考,就是对自我、对本原、对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思考。这些思考让我变得更加沉静、更加认真对待每一个作品。她们也在不断激发我的创造力,去发现真正的需求,创造全新的人与造物的关系。
皮艺创作,不光考验艺术鉴赏力和双手的技术能力,还需要一把子力气。手肿的时候我决定休工一天,让它们卸下苦力,像哲学家一样享受一下冥想与思辨的清闲。
我每天都要依靠双手进行工作,当双手不动的时候,大脑也失去了想象的源泉。对于双手的过度依赖,让我时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作品的想象力来自于手还是纯粹精神?
对大多数自幼受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辩证法熏陶的人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在西方艺术理论源流中,这却是一个大问题。无论我们持何种态度,有一个事实是,想象力总是受到手的制约或支撑。无论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没有手,便无法描绘出任何细节。
法国艺术史学家福西永在《形式的生命》中说过笔触(touch)这个概念,我看到有人将其翻译为“触碰”,我认为触碰的说法更为贴切。福西永说的触碰,是指由艺术家的手,运用工具,作用于自然材料,赋予其形式,并在艺术材料的表面形成独特印记,使作品中的人或物的形象带有特殊的形式。
我理解,触碰本质上是技术行为的过程,是指形式、内容、工具和手法四者在艺术创作中的相互作用。手和工具的不断触碰,这一过程,其实是手的不断徘徊、踌躇与探索,每一次触碰都会形成新的形式和支点,会改变整体预期,幷由此不断发展,最后完成整体。
我有一个朋友,年纪比我稍长,应他的请求,为他做了一个骷髅头形象的戒指。很多人对骷颅头形象饱含热爱之情,这也许与我们中国人对钟馗或蝙蝠的审美意境颇为雷同。这个小玩意儿我也很喜欢,值得送给朋友,它承载了一段特别的友谊,两个糙老爷们儿,萍水相逢,志趣相投,君子之交,又悄然散去。当你这样想象的时候,会不会觉得这个小玩意儿狰狞的嘴脸下流露出些许温柔和善意?
从狰狞到温情的情感体验转换,非常奇妙。是的,人们总是喜欢给艺术作品加持动人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似真似假,将艺术作品带来的情绪体验发挥到极致。想到与朋友的奇妙友谊时,我的双手不合时宜地隐隐作痛,将我的思绪又带回了双手。
这是德国版画艺术家丢勒的名作,祈祷之手。手在他的画中常常引起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