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顺助残最关键是让他们学会本领

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80416/6169853.html

  “要让更多的残疾人有一技傍身,通过学习和奋斗把握人生。”近日,省级道德模范、廊坊市圣沅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王元顺说。

  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臂和左腿残疾的王元顺,自学缝纫裁剪,开服装厂、办培训班,累计培训三万多名学员,有半数残疾人学员拓宽了就业渠道。王元顺的培训学校先后被廊坊市残联、河北省残联、中国残联确定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他也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登上“中国好人榜”。

  王元顺生于年,是家中幼子。虽然落残的右臂比左臂细一半,手指有些畸形,王元顺却爱上了家中的缝纫机。从最初笨拙地穿针引线,到熟练操作跑直线、挖兜、纳鞋底,王元顺单脚踩着踏板,找到了自信。

  年,霸县第一服装厂招工。国营单位吃香,正常人想进都很难。王元顺通过企业独设的考试——用缝纫机做一条裤子,由此成为厂里唯一的男缝纫工。工作得之不易,王元顺决心干出个样来——工友下班后,他却留在厂里,捧起服装书籍,在缝纫机前比比画画,研究时新的样式,常常熬到凌晨一两点。

  8年间,从做零活到裁服,再到打版、修理机器,王元顺几乎干遍了服装厂所有工种,“单夹皮棉”都不在话下。他做的西服板正有型,霸州市“有头有脸”的人做衣服,都找他。一次厂里清退临时工,百余名临时工中只有王元顺被留下。年,他放弃“铁饭碗”,拆掉家里的炕,摆上几台缝纫机,办起了服装裁剪培训班。

  “下海”第一个月,他收入元钱,是此前工资的20倍。培训班最火的时候,一天有名学员,分上午、下午、晚上三批上课。就在这时,王元顺关店,用几个月时间,到北京红都西服店观摩学习。“虽然老天给我一个残缺的身体,我却希望凡事做到完美,让自己的一生更有价值!”他说。

  北京学艺归来,王元顺办起了元顺服装裁剪制作教学中心,集设计、生产、教学、营销于一体,成为本地区民营服装企业的领头雁。他加工的西服元一套,裁剪班五个月的学费是元,在当地价格虽高,口碑却最好。走高端定制路线,他潜心研发出60多种西服版型,适合各类体型人群。

  事业成功了,王元顺赢得了鲜花和掌声。可其间接触到的一个个残疾学员,却让他萌生了转型的想法:办一个针对残疾人的技能培训班。

  从年开始,王元顺的培训学校只招收残疾人,且培训范围逐步扩大,设有盲人按摩、电子商务、服装裁剪、手机维修等十几种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为给培训学校聘请高水平的老师,他常开车去北京接送老师,有时一天跑三趟,当天回不来就住澡堂子。

  霸州市胜芳镇北环路南侧,一座面朝北的八层楼房,比周边门店盖得都要高,这是圣沅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为帮助更多残疾人,已经扩建三次。”王元顺说,最初这里是一座三层小楼,后来又加盖一层。到年,他投资翻盖成8层楼,教学面积扩大到平方米。

  最后一次盖楼,家里没一个人同意。当时,王元顺的心脏刚植入六个支架。出院后,他不顾医生和亲朋好友劝阻,拿出所有积蓄,还背了几百万元借款贷款,筹建残疾人培训基地。“我想为残疾人多做点儿实事。”王元顺说,他一直梦想着盖栋大楼,为残疾人创造一流的教学环境。

  有的残疾学员家庭困难掏不起学费,王元顺免费收留;有的严重残疾,身边没有亲人,他和同事抱上抱下、亲自照料;有的学完了想开裁缝铺但没本钱,他二话不说把缝纫机送去……(记者王满凤)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