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爱心救助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1/非遗传承人、95后“刀剪锻造师”肖超。一把正宗的捞刀河刀剪,要经历复杂的工序。千锤百炼。红网时刻新闻记者杨斌摄影李长宏长沙报道长沙捞刀河,名因三国关羽而得。明代时,捞刀河剪刀就以开合和顺、剪布锋利、经久耐用著称;菜刀刃口锋利、造型美观,明末以来畅销于世。时光荏苒,已至今朝。生在捞刀河,在刀剪铺里长大,年出生的长沙小伙肖超,学设计出身,转身一头扎进捞刀河刀剪技艺传习所,不做设计师做起了“打铁匠”。“入行”两年后,年,捞刀河刀剪制作技艺成为湖南省省级非遗保护项目,肖超则成为区级非遗传承人,也是传统刀剪锻造这个“夕阳行业”最年轻的传承者。如今9年时间过去了,他仍然坚守在在方寸工作间,挥舞出阵阵钢花。刀是什么样的刀?捞刀河两岸土质肥沃,特有的澄泥适宜淬火。传说关羽的大刀坠入河中,再次捞上来后经泥沙涤濯更加锋利,当地老百姓发现此地适宜生产刀剪,在日后的长期实践中,匠人们也是采用本地的澄泥做辅料进行刀剪制作。明代,此地生产“三刀”(剪刀、菜刀、剃刀)的作坊数百户,约占当地农户的五分之一。康熙年间,在当时长沙东乡沙坪焦塘坡生产剃刀的手工匠董元春在小古道巷口开设了一家董同兴剃刀店,所产剪刀采用“镶钢煅打”工艺,锋利无比,而且精巧合缝,松紧适宜,品种繁多,式样美观,小有名气。当时学院(今学院街)考棚距小古道巷不远,每届全省乡试考生慕名,都要买把剪刀带回乡,“董同兴”得以声名远播。嘉庆年间,“董同兴”同字或同音的刀剪铺,长沙城里有54家。民国以后,董同兴老店为防假冒,悬出了“真老董同兴”招牌,这块招牌至今还保存在长沙县焦塘坡董文达家中。年,捞刀河地区打刀剪的有多家,从业人员余人。年8月,公私合营浪潮中,成立长沙捞刀河刀剪社,捞刀河附近刀剪小作坊先后合并,“董同兴”的技工亦归入刀剪社。年,集体所有制的长沙市捞刀河刀剪厂正式成立。20世纪90年代,长沙捞刀河还有多位制作刀剪的手工艺者,到现在登记在册的仅有5位,且平均年龄超过60岁。目前,主要传承人其中就有肖超。他习艺以年,已经初步掌握了该技艺的全部流程和工序,是年轻一代传承人的中坚力量。刀还是曾经的刀吗?近年来,手工锻造的捞刀河刀剪一直在寻求与现代社会和当代审美的融合,通过品牌形象塑造、唤起老长沙技艺和新媒体介入等手段,探寻更多发展路径和发展潜力。肖超就在电商平台搞起了直播。但是,他发现,很多人关心:现在生产的刀还是以前的刀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8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