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里效果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
如果孩子和父母吵架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呢?
有个女孩因为和妈妈吵架,竟然生吞了三节刀片!
在吉林长春,13岁的女孩和妈妈吵架。吵架后,女孩难以平复自己的心情,一气之下便把美工刀掰成了3节,直接吞了下去!
难以想象,当女孩掰断锋利的刀片时,那双鲜血直流的手,尖锐的刀尖顺着女孩咽喉咽下时,那种被划破喉咙的疼痛感。
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经历一场争吵后,就要以 的方式来“惩罚”父母,他们为何会抱着必死的心让父母悔断肠呢?
有个高赞评论揭开了缘由:“有多不讲理的家长,就有多不要命的孩子!”
深以为然。
家长用咆哮的怒吼对待孩子时,点燃的不是他们对生命的热爱,而是让孩子失去了对未来的憧憬,直至把他们逼向无底的深渊。
1
那些 的孩子,究竟怎么了?
曾经看过一则新闻,13岁的女孩琦琦在和父母争吵后,竟然选择用剪刀扎向自己手腕的动脉!
经过父母回忆,琦琦采取极端行为的那天,因为她回家比较晚,父母责骂了几句。
但这几句责骂就能让女孩濒临崩溃吗?
答案是否定的。
原来,琦琦的父母从小就对她过于严苛,要求孩子只能考 ,不能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
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琦琦的内心早已被父母蹂躏的千疮百孔,伤痕累累。
长期处于压抑环境中的她,终于在父母再次的责骂声中爆发,但矛头,却指向了自己。
台湾教育短片《茉莉的 一天》中也有一个像琦琦这样冲动 自己的孩子。
茉莉是个长相清秀,品学兼优的女孩。
但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孩,却选择 ,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崩溃的妈妈始终不愿相信,乖巧听话的女儿,居然就这么离自己而去。
她想弄明白女儿的死因,便读取了茉莉的人脑记忆。
原来,早在女儿 前,便已经有过好几次的 行为。
更可怕的是,女儿之所以会采取这样的行动,居然是因为自己。
她从不知道,因为自己一直以来的高要求,因为自己不经意间的埋怨,女儿居然受伤至此。
自己挂在嘴边的一句:
“如果没有生你,我早就当副教授了!
你对得起我们吗?
好好念书,不然就是不孝!”
像尖刀一般,深深扎进了茉莉的心脏。
有心理学家分析过,像琦琦和茉莉这样,生气时就 ,其实是一种“情绪饥饿”。说的是人们出现心灵空虚、精神不振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当孩子的情绪长期处于压抑之中,便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无法自拔。
尹建莉老师曾说过:“当孩子用 来表达他们的愤怒时,实际上是情绪没有找到一个宣泄口。”
当孩子们的情绪像汹涌的江水找不到奔流方向时,倾泻而出的是,他们手臂上触目惊心的伤口,小小的他们用最无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自我攻击的背后,隐藏着我不配
业内有一位知名博主,毕业于名校,事业有成,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总经理。
他的妻子贤惠,儿女双全,家庭幸福美满。
可就是这样一位妥妥的人生赢家,却经常在情绪不好的时候,猛抽自己耳光、崩溃大哭!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样一个光鲜亮丽的成功人士,居然有这样怪异的举止?
但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
追溯博主的童年经历时,人们发现,他的父亲时常责骂他:“你活在这世上有什么用?”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否定和打击下,父亲对他造成的 ,在心底难以消融和转化。
最终形成了无意识的过度自我攻击,只要他情绪崩溃,就会被激发出 的行为。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隐匿性自我攻击。
它是说,当人在内心深处隐藏着自己不配,不值得一些美好的时候就会对现实生活,产生深深的内疚和自责,认为自己不该得到,不该被好好对待,继而会通过折磨、攻击自己的方式来释放坏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时常会看到孩子通过割手腕, 自己来宣泄不满。
因为他们心底埋藏了太多的被否定、被唾弃、被 ,无法表达和排解。
只能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转化和反抗,令人心疼又无奈。
3
爱和理解是 的良药
可见,每个孩子反常行为的背后,都是事出有因。
武亦姝的妈妈说过:“任何一个 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我们往往先看到“苦果”沉浸在责骂孩子的情绪中,却忘记了是谁种下了“恶因”?
如果孩子出现了自我攻击的行为,不妨参考以下3点,从身上,从心底疗愈那些伤痕:
·蹲下来,不轻易否定、责怪孩子
的学者,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时,首先把理解孩子,实事求是放在 位。
他并不会因为孩子年龄小,就轻易否定、责怪孩子。
有一次,妻子许广平给儿子买了一份鱼丸。
儿子夹起几个放在自己的碗里,尝了一口说:“不好吃,不新鲜。”
妻子听闻后,也夹起一个吃,却感觉很新鲜。
这时妻子便批评儿子挑食,顺手又夹了一个放在孩子碗里。
儿子又吃了一口,依旧说不新鲜。
接二连三的“不新鲜”惹恼了许广平,她狠狠斥责了儿子一通。
见此情形,鲁迅先生把儿子碗里的鱼丸夹来,尝了一口,果然不新鲜。
原来,一碗鱼丸里,有一部分是新鲜的,一部分是变质的。
于是,鲁迅对妻子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指责孩子这样是不对的。”
他从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能够充分信任孩子做的每件事。
并且肯蹲下来,站在孩子的位置和角度上重新推演事情,给予了儿子高度的尊重和安全感。
·请接纳,疗愈那个脆弱的孩子
记得儿子小时候,周六下午他正和小伙伴趴在地板上玩耍时。
不知看到了什么,他猛然大叫着:“怕,怕,妈妈,我怕。”
爸爸听到后却说:“你是男子汉,又是在家里,你怕什么?”
我走过去抱起儿子,轻轻拍着他的后背,问怕什么?
这时他指着阳台的地板嘟囔着,怕,怕。
可是看了几遍地板都没什么异常啊,于是,我也趴在地板上。
这时发现,原来是阳台上的衣服折射出的影子,形成了一个怪物脑袋的模样。
难怪儿子害怕!
其实,就像大人一样,有的害怕蛇,有的害怕虫子,有的怕黑。
小孩子面对未知的事,有害怕、恐惧的情绪是正常的。
重要的是,父母要学会倾听,接纳,看见孩子的情绪,及时疗愈他内心的脆弱。
若父母总是反驳、嘲笑他:“这有什么?就你胆小!”
只会起到“负强化”的作用,加剧孩子的恐惧和心理创伤,造成二次 ,何必呢?
·多互动,创造轻松宽容的成长环境
翻看孙俪的微博,看到她说,把等等批评了。
然后等等送了她一幅字,上面赫然写着:送给丽一个字,去医院看看头脑!
一段娘俩日常嬉戏打闹的场景出现在脑海,谁不向往这样平等又走心的亲情呢?
不同于那些孩子选择用 自己, 父母,亲子关系剑拔弩张,孙俪批评了等等,孩子却能以幽默的方式,来怼自己的亲妈。这种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是多少父母孩子所向往的。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孙俪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的有爱互动,创造的轻松宽容的成长环境。
当等等难过时,她 时间抱起他,默默感受儿子的情绪,安抚受创的心灵;
当等等做错事时,她一边找出问题,一边引导其解决,同时反省沟通方式;
当等等过生日时,她和邓超总是亲力亲为,策划出有仪式感,暖心的生日宴。
凡此种种,每当孩子有需要的时候,他们总能及时地回应孩子的情绪,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
所以等等才敢在生活里调侃爸爸,“没大没小”地和妈妈开玩笑。
因为他知道,自己和父母之间的链接是深厚的,有足够的安全感来敞开心扉和亲人玩闹。
反观,那些不停地自我攻击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是先受到最亲近人的否定和 。
他们想不通为何受伤的总是自己,也无法宣泄苦闷,任由心底的伤痕溃烂。
若想要孩子停止自我攻击,首先要给予他充分的爱和宽容,让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成长。
只有父母真诚地接纳,用心地呵护,时时地回馈,补足营养,身心才会健康。
毕竟,爱和理解是 的良药。
那些已经造成的伤痕,需要时间,需要良药来慢慢修复和抹平。
作为家长,与其事后修补疤痕,不如提前矫正和审查自己的教育方式,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