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摄影的朋友都知道,摄影讲究“曝光、构图、色彩、内容”,这4个方面缺一不可。
摄影师在创作过程中,会从多方面考虑如何拍摄出具有可读性与信息量的照片,能给观众呈现一幅耐人寻味的作品是每个摄影师的追求。不过现实往往很残酷,想要拍摄一张好的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没有一个摄影师敢夸下海口称自己没有拍摄过烂片,其实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在刚接触到摄影的初期阶段,照片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烂到极点”。虽然都拍摄过大量的烂片,不过这也为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你觉得原来的作品比较烂,这说明你进步了,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能看得出自己的作品“烂”在哪,这也是一种进步。
今天我就从这4个方面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分析你的作品。
从曝光分析
分析照片,就要从曝光开始。曝光会影响照片的像素信息,有过曝、欠曝、正常之分,如果照片过曝,某些区域就会呈现大量的白色;欠曝就会让某些区域呈现黑色;正常的照片与人眼看刀的画面差距非常小,用摄影的话来讲:“高光不溢出,暗部不死黑”,这两个区域都有清晰的细节,而且色彩明度正常。
摄影中最简单的一个词称为“通透”,充分说明了曝光的准确,当然这其中也包含其他含义,在这里不过多赘述,只要明白曝光准确即可。
从构图分析
好的作品离不开构图,只要是摄影师都懂构图。
我想大家已经学习过不下十余种构图方式,不同的构图能带来不同的效果,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引导观众的视线,引导观众去看向哪一部分区域,如果缺少构图这一步,摄影师所看到的的景色与想要表达的含义是不能被观众所体会到。
而且构图也能让画面做到主次分明,表达不同的情绪,构图的作用并非只有这些,内容广而深,想要看你的照片好不好,仔细看看作品是否达到引导视线和表达情绪的这两种最基本的作用。
从色彩分析
我看过很多业余摄影师与职业摄影师的照片,其中最不注意的就是色彩这一项。
他们认为,照片中的色彩可以通过后期来调整,这句话并没有问题,但也反映出了摄影师对细节上的把控,只需要在相机上调整饱和度、白平衡、白平衡偏移等参数,就能让照片的色彩变正常。
相机的色彩参数会影响到整体色调的走向,如果是偏色问题,则会影响画面整体美感。但根据环境调整相机的颜色,则能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大可分为冷色调与暖色调,分析一张摄影作品,色彩不能忽视,这也会影响观众对照片的分析与视觉停留时间。
不过,很多新手摄影师在学习色彩这个知识时,没有认真学习,认识不足,色彩运用不当在他们手中变成了“照片杀手”。
其中大家都听说过“饱和度战士”这个夸张的称呼。饱和度可以提高色彩的鲜艳程度,让绿色更绿,让红色更红等,适当的增加一些饱和度确实能提升画面的艳丽程度,但某些新手在相机上或软件上会将饱和度这项参数调整的“过量”,这就造成了“颜色溢出”。这种作品,即使曝光再准确,构图再严谨,内容再丰富,也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
观众仅用一句:“视觉上不舒服”为由,就否认你这张自认为不错的摄影作品。
最后说一句:“在老年人的摄影群体之中,色彩溢出比较严重,这是由于视觉生理上的变化所引起,与年轻人有所区别,老年人只有看较深的颜色才能看得更清楚,所以大家要多一点包含和理解”。
从内容分析
好的作品离不开内容,这就包括主体与主题,这是两种概念。
主题是阳光的、快乐的、悲伤的、明亮的、黑暗的、喜庆的等等,这是一个大的框架,先决定好你的主题。
而主体可以是一个人、一座房子、一只狗、一双皮鞋、一棵大树,无论是什么,这个主体是要结合我们的构图来表现的,是用来加强照片的情绪,突出照片的视觉兴趣点,简单来说就是对主体“远取其势,近取其神”。
如果说没有主体,你要让观众看什么呢?常见错误有主体太多或缺少主体。
例如,新手在初期练习阶段,会拍摄各种没有主体或主体太多的照片,看着就像是随手拍的照片。其实,这种照片只要合理的运用裁剪,框选出部分主体,结合构图就能扭转局面。不信你可以试试翻出原来的作品,用裁剪的方式来试试。
综上所述,无论你是新手摄影师还是玩了有一段时间,分析摄影作品时,从这4个基础方面就能判断出作品的好坏,也可以从这4个大的方面来提高你的摄影技能,当你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你就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来分析照片的成败因素,所以,继续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才是当下要做的。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动动手指点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