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房里放一把刀是什么讲究古已有之,现在

大约去年这个时候,我向大家推荐了张勇设计的一款书刀“蟾宫折桂”。有人在评论里质疑,刀不是行走江湖的兵器吗,怎么会和书扯上关系?“书刀”这个词不会是你杜撰的吧?

其实在古代,的确有一种刀,就叫做“书刀”,一直就是文人墨客的随身必备之物。

在古人的书房里,书刀既是一种文具,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书刀作为文具的一种,始于殷商时期。那时候,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兽骨、竹木、青铜器上,所以刀是文人必备的镌刻工具,也可以作削错之用。在河西走廊曾考古发掘出刀、砚、墨、毛笔等实物。

西汉漆鞘青铜书刀

大约从西汉开始,出现了纸。《纸谱》记载:“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经过东汉蔡伦改良造纸术,到魏晋时期,纸大量流行,逐渐替代了竹简。

金镂空花鞘白玉柄书刀金嵌绿松石鞘牛角柄书刀

在汉代,上流社会把佩戴书刀当成一种时尚。天子也会把书刀作为礼物赏赐给臣下。

“今特赐钱十万,杂缯卅匹,玉具剑、佩书刀……”

——汉《国三老袁良碑》记载

汉代有一种“金马书刀”,极为珍贵。这种刀,刀身经过反复锻打,锋利无比,还用金丝镶嵌出漂亮的花纹图案。

“巧冶炼刚,金马托形,黄文错镂,兼勒工名。”

——《金马书刀铭》

乾隆皇帝书刀,青金石、白玉手柄

书刀的雅好一直传承到民国时期,那个时期流行“毛边书”,就是把书装订好之后,并不裁剪,读者买到书之后需要自己用书刀一页一页裁开。

除了裁纸,古人还用书刀拆封信笺。

秦始皇时期,官员上奏的奏章都有保密措施,他们把竹简捆好,糊上封泥,然后在封泥上钤上自己的印章,放在火上烤干。

乾隆皇帝御用书刀,浮雕龙玉质手柄

古代通信,为了防止他人私拆信物,也喜欢用精致的封泥、火漆或红色蜡油进行封绒。比较讲究的封泥上还雕刻有精致的家族徽记、纹章等。

古代文人刀不离身,除了作为文具的需要,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孔子曰:“文事武备,武事文备。”

儒家文化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文治武功,缺一不可。一个人如果重文轻武,会被视为酸腐文人。而一个人如果重武轻文,则会被称为一介武夫。所以文化人一般喜欢收藏或者佩戴刀,以彰显自己虽然重文,却并不轻武的性格品位。特殊情况,还可以用书刀防身。

现代人的生活仍然离不开刀。首先是拆快递,现在的快递实在太多了。另外在遇到一些需要切割的情况时,如果案头有一把书刀,就不用总是去厨房拿切菜刀了……

在书房、茶室里预备一把精致的小刀,既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得心应手,同时也是一份特殊的人文情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2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