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八个农村的老物件,有戥子割皮刀火镰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世人的震惊,并且进入了国际“非遗”保护范围之内,受到了全世界文物保护者的青睐。

然而,在农村也常有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古董老物件很吸引人的眼球,也会勾起很多人旧时的遐想,今天我们来看看这8件老古董,你能认识几件?

一、水瓢

水瓢,是将葫芦劈成两半,经过加工而成,放在水缸里舀水工具,轻飘飘的,舀水很方便,并且不会发霉,儿童时期,口渴的时候,直接拿起水瓢舀上半瓢水,咕咚咕咚喝下去,感觉很舒服。

二、戥子

提起戥子,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什么东西,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用的秤。但是戥子刚问世的时候,准确性非常差,为了弥补它的不足,人们后来发明了秤,也就是有秤砣的那种秤。一般情况下,戥子用来专门称重量轻、体积小的物品。比如,金子、银子或者中药房里抓药过称等等。

三、割皮刀

古代,我国有一种很好的职业,非常受人尊敬,那就是皮匠,一张牲畜的皮,放在皮匠手里,就能做成各式各样的物品,比如衣服、鞋子、皮包等。

而心灵手巧的皮匠就是用这把割皮刀对皮子进行切割、裁剪,这种刀非常锋利“削皮如泥”,皮匠可以轻而易举地把皮割开,因此皮匠的工作效率很高。然而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化的大时代,这种割皮刀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渐渐地被人淡忘。

四、线梭子

过去家家户户有纺车,把地里采回来的棉花,捻成线,制成粗布,而线梭子就是专门用来缠线的物品,把线缠在线梭子上,可以方便地随便使用,把线缠绕上去也很方便,人们也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线梭子,缠不同颜色的线,使用非常方便,效率也很高。

五、上鞋锥子

有一句歇后语说:做鞋不用锥子一一针好。意思是说一根针,非常好用,不使用比它又粗又硬的锥子,就可以把鞋帮子上好。凡指一件事物非常优越。

小时候我们穿的都是“千层底”布鞋,老人用麻绳“纳”千层底时,就必须先用锥子扎个洞,然后把带麻绳的针穿过洞去,一针一针地把鞋底做好,上好鞋帮,就做戋了一双布鞋,穿在脚上,虽然有点儿硬,却十分舒坦。

六、火镰

火镰是一种取火工具,农村一些吸旱烟的人,一般都拥有一个火镰,吸烟的时候,从火镰包里取出火石和燃料,通过火镰的钢条与火石猛烈摩擦,产生火星点着燃料,然后把着火的燃料放入烟袋锅里,引燃烟草开始吸烟。好用的火镰一次就可以点着燃料,十分方便、有趣。

七、戒尺

古时候,读书的人都在私塾里念书,教书先生一般都有一把戒尺,对调皮捣乱或者是记性不好的学生,都会用戒尺教训他们,一般情况下,先生让孩子们张开手掌,老师拿着戒尺,使劲打手心,以便让孩子长记性,或者是不要再调皮捣乱,“戒”掉坏习惯。这是一种体罚学生的工具,新中国成立以后,戒尺就不存在了。我上学的时候,老师还有教鞭棒,也是提醒孩子不要捣乱,否则教鞭也会像戒指一样处罚你。

八、土坯模子

土坯模子,一般分为旱土坯模子和水土坯模子,用这两种土坯模子,托成的土块儿可以盘农村常见的火炕,用这两种模子盘炕,简单方便很受农民朋友的欢迎。所谓旱土坯模子,就是找一些含水量的湿土,把土放在旱土坯模子里,然后用石墩把土使劲地敦实,取下土坯模子,一块早土坯便形成了。所谓水土坯,就是用水、土、短麦秸合成泥巴,放在水土坯模子里,用泥摸把泥磨平,卸掉模具就是一块水土坯。

总结:

总而言之,古时候人们用过的物件儿,时至今日还让人记起,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是一种欣慰,但愿这些古老的用具不丢失,永远传承下去,让这些古老的物件,永世彰显我们文明古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愿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永不消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9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