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视频
“理发要慢,修面要细致,从来没人说我差过。”
——张百万
他叫张百万。
一把锋利的剃刀,一张斑驳老旧的椅子,伴随着嗞嗞拉拉的声音,头发胡须整齐的落地。没错,他是个40多年的剃头匠,用他的话说:42年出生,吃了76年的饭,满75岁了,一刀一剪40年间,他有不幸却一直追求清爽!
——自小无亲人,理发为生活——
他,8个月父亲去世,4岁母亲去世,满8岁外婆也去世了。
很难想像,一个人靠着采野菜和百家饭是怎样长大成人的。不幸中更有不幸,公社仓库看谷子的某个大雨天,倒塌的屋墙压断了腿,脚板当时都压得翻转了过来。
脚好了就去学理发,那时的他22岁。
剃头匠是个技术活,在上手之前要做很多练习:早上起来锻炼手腕,手腕要能来回摇动,熟练之后,开始剪纸,丝毫不能有错,剪纸学好之后,就开始教你磨刀子,手肘上要放半碗水,手腕开始舞动,但水不能洒出去,这几样练好之后,算是上道了。
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苏贵芬。
妻子的手有先天性的疾病,当时的他没钱治病,就把房子给卖了,也是为了更好的为妻子治病,这门手艺一直没有放弃。
——搭棚展手艺,专业无人比——
他们最开始在重庆市石桥铺一个工厂对面摆摊理发。
这一摆就从重庆摆到了贵阳,从小伙摆成了老头。采访时,大爷一直强调自己笨,学不会其他的东西,只能靠着这门手艺活吃饭,但当他说起自己理发时的诀窍,却是满脸的骄傲!
“剃胎发特别需要手稳,随时都要注意,婴儿的皮肤很嫩,特别是脑门心,脑门心那里就像一张纸一样,你要掌握得到他从哪边扭头,等他扭头了,你刀子就要拿开点,过后,他不扭了,你再开始刮”。
“老人理发,身体好的人还无所谓,身体差的人,瘦的只剩一层皮,像七八十岁很瘦的,他的皮肤是很松的,你就要用手指姆给他绷着刮,这样就不会出事”。
“贵州省省级的退休老头,92岁了,他说,你会修面,修得很好,我来剪了头再走”
一字一句间,能看出,他打心眼里喜欢这行,也尽心要把这门老手艺做好!
——知足并感恩,态度得人心——
大爷告诉我们说,做了一辈子这个活计,并赚不到什么大钱,但我只要够生活就行了,并不想赚什么大钱!懂得知足,是大爷的生活态度。“有的人来理发,穷的很,比我还不如,那我就不会要钱”,知足常乐,活在当下!
“我要是不做了,搬走了,我要在墙上写封感谢信,感谢你们,谢谢你们,到我这来理发的人”,心存感恩,是大爷的另一种生活态度!
一瓶开水倒进盆,戴起围腰,拿起理发剪子,咔咔的就开始了大爷剪发的时光,老老少少的顾客,打上照脸喊一声——来了,顾客与大爷之间开始了默契的剪发“之旅”!
现在冬天来了,理发的人就越来越少,大爷的身体也越来越差。“我这样追求干净的理发师也不知道还会活到哪个年头,但至少我现在还做到了干干净净。”
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如他人,如他的剃头技艺!
文案
寻贵君
排版
星星
摄影
咔咔
摄制
寻遍贵州影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