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孩子这样做笔记

春天,花红柳绿,生机勃勃,从古到今,众多文人墨客以各种方式赞美它。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高鼎和贺知章也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这两首古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春景呢?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读一读,品一品吧!资料袋: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诗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其中《村居》一诗使他名传后世。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以诗知名。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神采飞扬。他的诗现存二十首,代表作品有《回乡偶书》《咏柳》等。《村居》大意:早春二月,青草生长,黄莺在天上纵情飞舞。柳条在春风中轻轻抚摸着堤岸,似乎陶醉在这春天浓浓的雾气中。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趁着春风把风筝放上了蓝天。这首诗的前面两句是对景物的直接描写,是诗人在农村居住时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是一幅明媚的“春景图”;诗的后两句写人,刻画了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乐春图”,使春天更显得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咏柳》大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纤细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柳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这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柳树,第三句和第四句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由柳树巧妙地转到了春风。这首诗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带来绿色的春天。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莺”是后鼻音,“堤”字不要读成了“提”,平舌音“村、醉、丝、裁”,翘舌音“妆”,多音字“散”,它在散学中读四声。识字方法:1、加一加:讠+寺=诗木+寸=村前+刀=剪2、比一比:佛—拂栽—裁提—堤泳—咏3、图片识字:莺、柳、剪4、字理识字:“醉”是会意字,“酉”的形状像酒坛,是酒的本字;“卒”表示极点、极端。“醉”指酒喝得过度,失去正常神志。书写提示:1、“诗”字左短右长,“讠”的提要写得要短小一些,“寺”的第二横最长,覆盖下面的“寸”,最后一笔点居中。2、“村”左右等高,左边的“木”捺变点,和“寸”的点相互避让。“寸”的竖钩挺直。3、“童”字上部要写得扁宽,下部写得窄长。横画较多,分布均匀,第五笔横最长,第十笔竖居中,在竖中线上。4、“碧”字的上部第四笔是提,下部的“石”要写得扁宽,长撇向左伸展,与上部相平衡。5、“妆”字左窄右宽,左边的点、提居中,“女”的撇点略大,横画写长,右展。6、“绿”字左窄右宽,左右穿插。左边的“纟”偏上,第二笔的撇折从第一笔的收笔处偏上方开始起笔,要写得紧凑。右上部长横穿左,下部是“氺”,与“水”区分开,最后一笔捺右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8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